財務人員應該都知道,一般來說當年的發票只能在當年使用。但凡事也有例外,特別是年底和年初的時間,總會有需要開跨年發票的情況。

那么,到底哪些情況下2023年的發票在2023年依然可以用呢?下面之了君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詳細情況。

哪些情況下2023年的發票在2023年依然可以用?

首先2023年的發票在2023年使用這種情況我們通常稱之為跨年發票,而跨年發票通常分為以下幾種情況:

1、跨年收票,即開票時間是上一年度,卻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在上一年入賬,導致入賬時間推遲到次年。

【案例】A公司業務員小張2023年12月去上海出差, 2023年1月份返回公司后,才將12月份開出的差旅發票送達給A公司財務。

2023年度開具的發票,2023年報銷針對這種情況,企業會計人員需要做兩件事情:

(1)通知各部門需要報賬的盡可能在年底前報賬,如果因各種原因不能報賬的應向財務部提供預計報賬中發票時間是2023年的金額。

(2)財務部一方面根據預估的金額確認相關費用,另一方面確認相關負債。相關人員在2023年報賬時再沖減2023年度的相關負債和調整相關費用金額。

2、跨年開票,即經濟業務發生在上一年度,款項支付也在上一年度,但是發票次年度才開出來。

【案例】A公司2023年12月支付一筆費用給B公司,B公司由于流程周期長等各種原因,直到2023年1月份才將發票開出給A公司。

屬于2023年的成本或費用, 2023年取得發票,如果簽署有合同,且支付了相關款項的,在支付時估計在當年年底前收不到發票的,先直接計入相關費用。

如果是在匯算清繳前取得2023年費用的發票并實現報銷的,則可以在2023年度的企業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中進行扣除;

如果在2023年度的匯算清繳結束后才取得發票,則要進行納稅調整,按照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28號規定進行追補抵扣(不能超過5年)。

3、特殊跨年發票

(1).屬于預付賬款的跨年發票

企業在經營中,預付賬款支付了費用,提前開具了發票,但是次年才收到發票。

【案例】A公司與B公司簽署了2023年一季度的廣告合同,合同約定B公司從2023年的1月1日開始播放A公司的廣告。A公司在2023年12月底前支付了廣告費,B公司也在2023年12月31日開具了發票,但財務人員是2023年1月15日才收到發票。

根據發票的開具規則,銷售方或服務提供方在預收款時開具的發票也是合法的。如果屬于預付款性質的發票,即便是前一年入賬,也應該在次年才進行稅前扣除,所以跨年也不影響。也就是說完全可以把該發票做在2023年1月份的賬里,然后在2023年度匯算清繳時進行稅前扣除。

(2).屬于存貨采購的跨年發票

存貨購進收到發票,在進行入庫、領用、生產、銷售等環節后,結轉成本才可以進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。

【案例】發票是2023年收到的,但是存貨在2023年1月才完成入庫等程序。

發票雖然是2023年的,但是可以正常做在2023年度。一般情況下不需要進行納稅調整,但特殊情況下,比如存貨已經實現銷售,但是購進存貨的相應發票在實現銷售年度的匯算清繳前仍未取得,則應進行納稅調整。在取得發票后進行追補。

(3).屬于固定資產的跨年發票

國稅函(2010)79號規定 ,企業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后,由于工程款項尚未結清未取得全額發票的,可暫按合同規定的金額計入固定資產計稅基礎計提折舊,待發票取得后進行調整。但該項調整應在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后12個月內進行。

【案例】在2023年購買了固定資產,在2023年才取得發票。

企業不管是否有發票,按照會計準則辦理,對固定資產進行暫估入賬后進行折舊,然后按照稅法的規定進行稅前扣除。

因此需要根據采購合同和固定資產驗收單暫預估入賬并計提折舊,進行稅前扣除,待收到發票次月再進行調整。

從上就可以看出,跨年發票是一定存在的,因此,不管是公司的財務人員還是需要報銷的人員,都應該知曉和明確公司跨年發票適應情況,避免不能報銷的情況。

哪些情況下2023年的發票在2023年依然可以用,如果大家目前也正為這個知識點學習而發愁,可以詳細參考一下如上信息。

當然,更建議大家來之了課堂系統性學習更多有用的會計知識,來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,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實操能力。